close

其實在中學時期,曾經淺讀過安妮的日記,依稀記得這是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證明,而那時年紀輕,只把這當成童話故事書讀,並非真切感受到現實的殘酷,然而,因緣際會之下定居在以色列,曾經參觀過大屠殺紀念館,擁有猶太人的伴侶等經驗,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猶太人扯上關係,但不管他們是黑人、白人、原住民、吉普賽人、什麼樣的人,我都很難相信人會犯下如此慘絕人道的惡行。

《安妮的日記》作者是安妮・法蘭克,是一名在1929年出生的德國猶太人。在那時出生的歐洲人真的滿慘的,夾在兩次大戰之間求生存,因大環境對猶太人的威脅,全家因而搬遷到了荷蘭,並隱藏在一個阿姆斯特丹運河旁的密室,這本日記描述了安妮從外面的世界到隱居的密室,對長達兩年多日子的描述,這八個隱居密室的成員裡身心裡的改變及壓抑。

我很喜歡日記裡安妮對於自己的描述,雖然兩年多的時間都被迫留守在家中,過著生不如死的隱形人生活,生活成員受限,但安妮與其他家人則會找有意義的事情來做,打發時間,可能因為太多時間需要打發了,再加上安妮天生的敏感性及優秀的描述能力,她在日記中對自己的描寫、抱負及想法都是令我非常驚艷的,甚至懷疑這真的沒有經過任何人編輯過嗎?這樣超熟的想法究竟是哪來的?閱讀過程中,不禁提出質疑,但答案也隨之揭曉,我想人性在經過苦難歷練時能散發光輝,作為猶太人的安妮,對於整個民族有相當的自覺,她數度在日記中感嘆、憐憫猶太人的命運,『基督徒所犯下的罪,由他一個人承擔。猶太人所犯的罪,由全體猶太人來承擔』,環境逼迫孩童早熟,在今天看來是何等的殘酷。而安妮,一個14歲的少女,能對自己有如此高度的自覺及對生活的敏銳性,深刻描述自己與其他家人之間的關係、自我意識的發達,充滿理性的論述中也常夾帶著少女的波動情緒,恐怕是少之又少的吧。如果安妮沒有死去,我相信她一定能成為時代中偉大的人物。

『我變得越來越獨立,不再依賴父母,雖然我還年幼,但我更有勇氣面對生活。我有比母親更好和更忠實的正義感。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麼,我有目標,我有想法、宗教信仰和愛心。只要我能做我自己,我就滿意了。我知道我是一個女人,一個擁有內心力量和巨大勇氣的女人。如果上帝讓我活下去,我將超越母親獲得更多的成就,我將使自己的聲音傳遍各地,我將在世界上為全人類工作』安妮在日記中數度提到自己長大後,想成為有丈夫孩子的職業婦女,她不想像媽媽一樣當個家庭主婦,過著死板無聊的生活,她有想法,想成為記者的抱負,在讀完日記後,都讓我從心疼到心碎。少女心的安妮也偷偷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出版日記中的故事,而如今這樣的幻想也成為現實,她確實將自己的聲音及猶太民族悲慘的故事傳遍了各國。

因為出身良好世家,(其實大多數猶太人力爭上游,很多在戰前都有自己的資產,遭人嫉妒,間接也導致大屠殺等排猶情緒等災難)自小便接受良好教育,在隱密之家時,便努力自修上進,從歷史、代數、法語到美術賞析的學習,也從不因環境悲催而中斷,這反而成為安妮的精神糧食,讓她撐到走出隱密之家。最後一篇日記真的令人心碎,明明就離勝利這麼靠近,卻在意料之外,而被揭發、逮捕,最後就像我們聽到很多集中營倖存者的故事一樣,全部的家人都死光了,只剩一個人活著。

 

讀完之後,我真的好恨好恨那些愚蠢的德國納粹人,或參與謀殺的共犯。但仇恨能帶給我們什麼呢?安妮又會怎麼想呢?

 

arrow
arrow

    Jul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